参考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关重要论述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8-30 10:04:23    浏览: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作风建设持续引向深入。围绕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了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2013年1月22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
——2013年1月22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开始就把党风廉政建设紧紧抓在手上,首先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接着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接着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时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
——2015年12月28日、29日,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
清清白白做人,就是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监督,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拒腐蚀、永不沾,决不搞特权,决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过得硬,还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负责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2017年10月25日,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18年1月11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2019 年3月7日,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
——2021 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现在, 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的厌倦情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 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不论谁在党纪国法上出问题,党纪国法决不饶恕。
——2022 年1月1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要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24年1月8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动党员干部涵养浩然正气,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要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
——2023年1月9日,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要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2022年1月1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要集中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特别是贫困县摘帽情况的监督。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
——2020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要坚持不懈整治“四风”,抓紧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铲除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永葆党的肌体健康。
——2019年6月24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做深做实做细市县巡察和纪委监委日常监督,在实践中拓展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从具体人、具体事着手,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
——2019年1月11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人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一些作风问题,往往就是对党的公信力、党的形象带来致命破坏的问题。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一旦成风,危害巨大。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就是要告诫全党在新时代前进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从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