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参考资料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部分内容[十九、二十、二十一]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9 10:34:22    浏览:

十九、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第一,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面对这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世纪疫情,国际社会打响了一场顽强的阻击战。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球抗疫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疫情反复延宕,病毒变异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任何相互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世界各国要加强国际抗疫合作,积极开展药物研发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加快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要用好疫苗这个有力武器,确保疫苗公平分配,加快推进接种速度,弥合国际“免疫鸿沟”,把生命健康守护好、把人民生活保障好。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中国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还将无偿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疫苗。
   第二,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世界经济正在走出低谷,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加剧了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低通胀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复合型通胀风险正在显现。如果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刹车”或“急转弯”,将产生严重负面外溢效应,给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我们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实。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充分协商基础上,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打造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规则,为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公正、非歧视的有利环境,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现在,大家有一种共识,就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防止世界经济再次探底。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三,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
   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全球均衡发展。我们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发展框架内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成果。发达经济体要率先履行减排责任,落实资金、技术支持承诺,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去年,我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这个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旨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共同发展。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第四,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由此产生的种种围堵、打压甚至对抗对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国家之间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是无济于事的。任何执意打造“小院高墙”、“平行体系”的行径,任何热衷于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分裂世界的行径,任何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对其他国家经济科技发展进行遏制的行径,任何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行径,都严重削弱国际社会应对共同挑战的努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8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领域,推动了制度型开放,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统筹合作和斗争、统筹存量和增量、统筹整体和重点,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要夯实发展根基。要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要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规则标准等“软联通”水平,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做增量。要深化贸易畅通,扩大同周边国家贸易规模,鼓励进口更多优质商品,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要继续扩大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要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深化人文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要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要加强抗疫国际合作,继续向共建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要深化数字领域合作,发展“丝路电商”,构建数字合作格局。要实施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要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新发力点,塑造新结合点。要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布局,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衔接,推动来源多元化。要优质打造标志性工程。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谋划,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要落实风险防控制度,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要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全力保障境外人员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突出防控措施的精准性,着力保障用工需求、人员倒班回国、物资供应、资金支持等。要教育引导我国在海外企业和公民自觉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跨境腐败治理力度。各类企业要规范经营行为,决不允许损害国家声誉。对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就严肃处理一起。
   要强化统筹协调。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领导小组要抓好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和年度重点工作等协调把关。有关部门要把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落实好境外项目建设和风险防控责任。地方要找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定位。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二十一、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百年奋斗历史还告诉我们,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只要14亿多中国人民始终手拉着手一起向未来,只要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心连着心一起向未来,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今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谋划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